AI 赋能河湖治理 大模型驱动智能监管
发布时间:2025-08-21 15:13:47
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,河湖众多,河湖“四乱”现象严重,包括水域岸线的乱占、乱采、乱堆、乱建现象,面对河湖“四乱”治理的迫切需求,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、覆盖窄、取证难的问题日益凸显。土豆数据自研洛书时空智能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“河湖四乱监测智能体”,通过AI视觉检测+时空智能分析,实现河湖问题的“秒级识别、精准定位、智能决策”,助力水利监管迈入智能化新时代。
AI让河湖监管“看得全、判得准”
传统河湖治理存在人工巡查效率低、视频监控有盲区、数据联动不足、识别精准度低且漏检率高、数据统计分析耗力等问题。土豆数据的“水利河湖四乱智能体”,通过四大技术实现河湖问题的“秒级识别、精准定位、智能决策”。
- 多源数据深度动态融合
实现多源数据深度融合与动态联动,打破数据孤岛,将视频、GIS、水文监测、遥感图斑等数据整合,构建统一数据底座,通过动态关联与交互,为河湖库管理提供全方位视角与精准依据。
- 视频资源全流程智能化监管
提升视频资源智能化分析能力,实现事前-事中-事后全流程监管,通过智能算法对视频数据深度挖掘,提前预警潜在风险,实时跟踪问题发展,事后辅助决策分析。
- 构建复杂环境鲁棒算法模型
针对大雾、夜间、涨退水等复杂场景,优化算法,引入先进技术如注意力机制、自适应光照增强等,提高识别精度与稳定性,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可靠运行。
- 巡检任务与资源优化调度配置
优化巡检任务调度与资源配置,基于强化学习等技术,智能编排巡检任务,平衡覆盖范围与识别效率,同时整合存量视频资源,降低改造成本,提升整体利用效率,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大化利用。
大模型驱动的七大核心优势,直击行业痛点
01 “问答式” 零门槛操作:大模型 AI 助手支持语音指令,自动生成监测任务,降门槛、简流程、提效率。
02 多源数据联动与实时管控:多源数据联动,实时展示任务状态结果,支撑快速决策与精细管理。
03 智能统计分析引擎:大模型助力 AI 问答交互,自动完成数据统计分析,简化流程,降技术依赖。
04 事件位置智能精确定位:多模态大模型融合 GPS 与视频,精准标注事件位置,供核查取证。
05 文件上传与技能调用集成:自然语言调用上传功能,多技能协同完成任务,强扩展与灵活性。
06 全流程智能闭环管理:从风险预警、事件派发到整改复核,AI 参与全流程,监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,实现智能闭环。
07 低成本全域覆盖方案:复用存量设备,降本 70%,实现偏远湖区无死角监控。

事件动态获取与展示

事件实时统计与可视化展示
典型场景应用
应用场景一:河岸线乱占乱建监测
在某城市河流两岸,存在私自搭建临时建筑、侵占河道红线的违规行为。传统人工巡检难以覆盖全长 50 公里的河岸线,且发现滞后,导致部分违建逐渐扩大。
智能体应用方式:通过接入沿河岸线的高清摄像头,智能体利用视觉目标检测大模型实时分析视频流,精准识别乱占、乱建行为(如新增建筑物、侵占绿地等)。同时,结合问答式交互,管理人员只需输入“查询本周河岸线新增违建数量及位置信息”,系统会自动统计并标注违建具体坐标。
应用效果: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,将人工巡检频率从每周 1 次减少至每月 1 次,违建处理周期缩短 60%,显著提升执法效率。
应用场景二:水库保护区综合管理
某大型水库周边存在非法采砂、违规堆料及偷排污水等问题,且受夜间、大雾等复杂环境影响,传统监控系统误报率高,难以有效预警。
智能体应用方式:整合水库周边摄像头、无人机视频、水文传感器及遥感数据,智能体通过多模态分析模型融合处理。例如,当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中出现疑似非法采砂行为时,系统结合遥感图斑对比分析,验证采砂范围是否扩大,并通过问答式交互生成告警报告。同时,利用夜间增强算法确保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。
应用效果:非法采砂告警准确率提升,水库周边事件处理及时率提高 70%,多源数据融合为生态修复和执法提供精准依据,保障水库生态安全。
土豆数据这一时空智能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技术,将卫星遥感动态的宏观视角与AI的微观分析结合,标志着河湖治理从‘人海战术’转向‘科技赋能’。该产品已在水利部典型场景中试点应用,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“AI大脑”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5 土豆数据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3088号-1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3303号

